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為慢性腎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以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由于本組疾病的病理類型及病期不同,主要臨床表現各不相同,疾病表現呈多樣化。
病因
慢性腎炎是一組多病因的慢性腎小球病變為主的腎小球疾病,但多數患者病因不明,與鏈球菌感染并無明確關系,據統計僅15%~20%從急性腎小球腎炎轉變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腎炎患者無急性腎炎病史,故目前較多學者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與急性腎炎之間無肯定的關聯,它可能是由于各種細菌、病毒或原蟲等感染通過免疫機制、炎癥介質因子及非免疫機制等引起本病。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將其分為以下五個亞型:
1.普通型
較為常見。病程遷延,病情相對穩定,多表現為輕度至中度的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尿蛋白(+)~(+++),鏡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變以IgA腎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較常見,也可見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腎炎等。
2.腎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現外,部分患者可表現腎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等為多見。
3.高血壓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現外,以持續性中等度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特別是舒張壓持續增高,常伴有眼底視網膜動脈細窄、迂曲和動、靜脈交叉壓迫現象,少數可有絮狀滲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和彌漫性增生為多見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腎小球硬化表現。
4.混合型
臨床上既有腎病型表現又有高血壓型表現,同時多伴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征象。病理改變可為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和晚期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
5.急性發作型
在病情相對穩定或持續進展過程中,由于細菌或病毒等感染或過勞等因素,經較短的潛伏期(1~5日),而出現類似急性腎炎的臨床表現,經治療和休息后可恢復至原先穩定水平或病情惡化,逐漸發生尿毒癥;或是反復發作多次后,腎功能急劇減退出現尿毒癥一系列臨床表現。病理改變為彌漫性增生、腎小球硬化基礎上出現新月體和(或)明顯間質性腎炎。